百度首页
登录

学法时习之|诋毁英烈只为“发泄负面情绪”?被告公开赔礼道歉

s
学法时习之|诋毁英烈只为“发泄负面情绪”?被告公开赔礼道歉
发布时间:2023-06-01 17:00:54

学法时习之|诋毁英烈只为“发泄负面情绪”?被告公开赔礼道歉

飞艇要怎么打才能稳定盈利DASBXAEWQECAW123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被誉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。颁布以来,民法典为公民权利提供了更全面的保护。关注网络虚拟财产安全、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、惩治网络暴力等问题......数字时代,民法典对权利的保护也向数字空间不断延伸。在第三个“民法典宣传月”,人民网推出“学法时习之·‘典’亮网络”系列策划,以案例阐释民法典为人们的数字生活带来的改变。

以案说法: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:“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、肖像、名誉、荣誉,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,应当承担民事责任。”

该案承办法官表示,一方面被告涉案言行侵害肖思远烈士的名誉、荣誉两项人格利益。被告所用词汇具有侮辱性,明显构成对肖思远烈士名誉的侵害。同时,其对肖思远烈士戍边守土、保家卫国的英烈事迹发表诋毁和贬损言论,严重侵害肖思远烈士的荣誉。

另一方面,被告涉案言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。英雄烈士的人格利益具有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双重属性。被告多次发表针对肖思远烈士名誉、荣誉的严重侮辱、诋毁、贬损、亵渎的言论,伤害了社会民众的共同情感和民族精神,损害了尊崇英烈、扬善抑恶的社会风气和公共道德,不利于民族的共同记忆赓续、传承,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其行为已构成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。

资料来源:中国法院网

编辑:温璐

设计:马婷

(责编:温璐、邓志慧)

作者最新文章

作者相关文章

热点推荐 增进了解 携手同行(观点)|贵阳一医院为少年儿童提供免费义诊|泰国公主诗琳通将访华|32把锁同步解开 长二F火箭如何“开门”送“乘客”安全“下车”?|外资稳增彰显中国经济吸引力|福建泉州:“跳蚤市场”欢乐淘|2023民营企业助推南疆发展大会在新疆喀什召开|不动产统一登记:是什么?为什么? |美国做的这些“怪事”,原来都是为了它!|俄边境州屡屡遭袭 袭击者是谁俄乌各执一词|陕西杨凌奏响“上合之夜”音乐会 用艺术推动上合国家文化交流|中芭年度考核 展现“追梦”历程|高招政策持续利好,考生成才路愈发宽广|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期间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|应急管理部:拟向教育部申报设立应急管理大学
返回顶部